你有没有想过,2025年的光伏市场合法配资公司会因为两项新政直接“翻天覆地”?这可不是夸张合法配资公司,两大政策就像扔下了两颗重磅炸弹,直接把新能源行业炸得“鸡飞狗跳”。一边是企业拼了命抢装,一边是市场化改革让人心里发慌,我看着这些变化,既觉得政策是大势所趋,又忍不住为那些被逼到墙角的企业捏把汗。毕竟,新能源这块蛋糕,谁都想分一口,但新政一出,到底是危机还是转机,谁也说不准
先说说这场政策风暴的“元凶”。2025年5月31日,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搞出个136号文,直接宣布光伏、风电、储能这些新能源项目要全面市场化交易,啥固定电价、保障并网电量,统统拜拜!这意味着啥?企业赚多赚少全看市场脸色,没了“铁饭碗”,谁能不慌?山东青岛的“青新能源”公司直接把原定6月开工的5GW光伏项目推到年底,20亿元投资搁置,2000多工人眼瞅着饭碗不稳,看着就让人心酸。我咋想?政策是想逼企业自己长本事,但这“断奶”也太狠了点吧!
再说储能这块,136号文直接取消了强制配储,等于一脚把行业踹进“自由市场”。以前是“必须配”,现在是“爱配不配”,这让一堆储能企业傻了眼。像“能储科技”,原本在云南有个2亿元的大项目,结果政策一变,项目黄了,7月只能转头跟浙江一家电网公司搞了个1.5亿元的“虚拟电厂”项目。听着挺新鲜,但技术门槛高,短期内能赚钱?难说!我看着就觉得无奈合法配资公司,企业转型咋就这么难呢?但话说回来,这也算条新路子,搞不好是个翻身仗。
政策落地,各地反应更是“冰火两重天”。广东、江苏这种电网牛的地方,政策松得跟“放飞自我”似的,市场化交易活跃得不行。广州“粤电新能源”公司一个项目直接以0.35元/千瓦时成交,比以前固定电价低15%,引来20家企业抢着竞标,看着挺热闹,但低价竞争是不是会把利润挤没?我有点担心。可反观吉林,工商业项目自用比例得超80%,硬生生把“京能集团”3亿元的项目从长春逼走,跑去山东了。还有宁夏银川,8月直接暂停了8亿元的项目审批,“宁光能源”2GW光伏项目只能挪去内蒙古。我就纳闷,咋就不能平衡点?一刀切政策真是让人火大!
行业阵痛更是明摆着,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,2025年新增装机量215-255GW,比2024年的277GW少了8%-22%,三季度直接“断崖式”下滑。广东2024年装机增长率30%,到2025年可能只有10%,这落差跟坐过山车似的。我是真替企业捏把汗,但广东的试点又让人看到点希望,市场化交易或许能趟出一条路。
最后聊聊未来吧,政策阵痛肯定有,但危机不也是转机吗?像德国,2023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占比都60%了,咱们才20%,空间大着呢!中西部电网升级要是跟上,2026年说不定能迎来新爆发。我就期待着,企业能抓住机会,别光顾着喊苦,杀出一条血路来!
总之,2025年的光伏市场,真是“风浪越大,鱼越贵”,咱们接着看戏吧!
利鸿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