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6日股票配资网首页官网,2025 “大运河文化阅读行” 继绍兴越韵、淮安西游、淮北焕章之后,循着千年运河的脉络抵达河南郑州。本次活动以“天地之中 诗河交响”为主题,主会场设于郑州图书馆,现场举办名家文化座谈、钤印大运河长卷、运河主题文化市集等活动,并在郑州多个运河地标同步开展沉浸式城市漫游。活动将郑州运河的漕运记忆与唐诗的千年风华交融共生,吸引了200余读者线下参与,更有近140万人次观众通过线上渠道共赴这场文化之约。
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,首都图书馆、河南省图书馆主办,郑州图书馆承办。
名家论道:解读运河与唐诗的共生密码
活动中,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,河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、馆长李勇,郑州图书馆党总支书记、馆长王海英为运河文化长卷钤印,朱红印泥落于卷上“天地之中”坐标处,象征着郑州的运河记忆汇入大运河文化阅读行的脉络。
图书互赠环节更显心意相通。首都图书馆带来《诗经》《京华旧影》《如是京华》(上、下);郑州图书馆回赠《郑州志》《天中讲坛辑录(一二三)》《郑州阅读》,通过文献交流唤醒运河记忆,促进全民阅读与文脉传承。
文化座谈环节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内容,围绕 “郑州与大运河的渊源与文化特点”“郑州文脉和唐诗基因”“唐诗文化、运河文化的现代化传播”三大议题展开深度对话。
历史文化学者,郑州市文化局、文物局原局长阎铁成说:“读懂中国要从郑州开始。”最早的“中国”是在郑州形成并叫响的。中华文化在郑州书写最早篇章。郑州甲骨产生了最早的叙事之作。诸子百家时,郑州人勇夺散文先声。郑州人的歌唱占据了《诗经·国风》中的六分之一,郑州人书写的唐诗近万首,诞生了杜甫、白居易、刘禹锡、李商隐、李颀、郑虔、胡令能等唐诗巨匠。
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程韬光认为,大运河为唐诗流传、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漕运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商业繁荣,催生了勾栏瓦舍、书肆驿站等文化消费场景,为诗歌的记录、流通提供了物质支撑。运河沿线的驿站既是交通节点,也是信息中转站,形成了“朋友圈”式的即时互动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冷凇提到,唐诗正如唐代的精品短视频,摒弃了浮躁、冗长,凭借凝练简约的风格,达到了朗朗上口老少咸宜的传播效果。唐诗还是那个时代的纪录片,从唐诗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到每一位诗人的人生传奇、爱恨情仇。
三位学者一致认为,郑州的文化魅力,正在于运河的 “流动” 与唐诗的 “永恒” 形成的奇妙平衡。这种平衡,既体现了郑州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断传承与发展,又展现了其独特的稳定性和持久的影响力。
多维体验:古今交融的文化盛宴
当天,在郑州图书馆现场,还特设运河主题文化市集。首都图书馆、郑州图书馆、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等单位的众多特色文创品在现场展出。市集中的沉浸工坊前,读者可以亲身体验糖人、糖画、木版年画制作、剪纸和古琴演奏,郑州的文化记忆在指尖的甜香、木版的纹路与琴弦的余韵中感染着每一位参与者。
为“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活动”郑州站独家定制的城市漫游活动也同步展开。参与者一起开启了一场城市漫游:在商都遗址博物院,寻觅三千多年前世界上第一城的繁盛;漫步杜甫故里,探访诗圣成长的轨迹;再到双槐树遗址解读五千多年前的河洛古国密码;驻足汉霸二王城,了解鸿沟的历史,感受楚汉争霸的壮阔……
本次阅读行活动还特别推出“印象运河由你发声”短视频大赛,参与者可用15秒到5分钟的声音与画面,诵读大运河主题诗歌或经典文学作品片段,带上话题#印象运河由你发声,并@首都图书馆即可。
下一站,大运河文化阅读行将驶向山东德州,在古运河畔续写“漕运记忆与齐鲁文脉”的新故事。
记者:路艳霞股票配资网首页官网
利鸿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